欢迎访问

icon

兰大港澳台办公室

引智项目申报系统

学生出国境项目申报系统

学生交流

首页 > 学生交流 > 交流感言

【英国】利兹大学交流经验分享

作者:吕广斌      更新于:   阅读:0

吕广斌 新闻与传播学院 2018 本科生

 

我是2018级广播电视学班的本科生吕广斌,在2020年上半年于英国利兹大学进行了为期半年的交换学习。这是一个关于在那生活、学习和想法的分享。

 

一、基本情况

 

1 利兹城市全景

 

利兹大学是英国罗素大学集团的创始学校之一,是2020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第93位的英国规模第二大的高校,以及顶尖的十所研究型大学之一。这半年的交换学习我选择了与新闻传播类相关的课程。在利兹大学交换期间,我所在的学院全称是媒体与传播学院(School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后文简称SMC)。SMC和我们兰大的新闻与传播学院(后文简称新闻院)在学科设置上是有差别的。媒体与传播,顾名思义将他们的学科分成了媒体——实践传播——理论两个层次。而他们的媒体,不仅包括了我们新闻院更倚重的新闻,而且从我们熟悉的大众传媒到更为新潮的电影制作都有自己独特的划分和更广的范围。

事实上,在2020年新闻学的QS世界排名上,利兹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位列世界第23位。假如新闻院有喜欢理论且有出国读研的规划的朋友,可以将利兹大学列入查找资料和筛选的名单。


二、学习经历

 

2 常坐的图书馆自习位置和校园景色


一句话概括我对这半年学习经历的感受:它没办法被称得上是学习,只能称得上是体验。被打破的生活平衡需要适应,底子不同的学习内容需要适应,目标有别的学习方式需要适应,完全陌生的大学环境需要适应,半懵半懂还带口音的语言需要适应……一切都需要重新适应、重新开始。回想自己刚来兰大读大一的时候,我即使在完全中文的环境下都需要向许多人不厌其烦地请教各种问题、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进。这一进程在英文的环境下会更加艰难,适应期会更加久。加之价值观和文化的差异,很多事情你不能用曾经的经验和逻辑去思考——每一个行为都要考虑在外国同学眼中是否合理,或看起来会不会很丢中国人的脸是很累的事情。假如有希望交换的同学,你必须要摆正心态——你的这一次学习经历是一次尝鲜、体验、感受国外的学习模式、拓展自己的思维视野和眼界的机会。


三、关于课程

3 我的教务系统课程列表

 

由于国际交流生有60学分的选课限制(一门课20学分,当然也有10学分的课可供选择),我主要选择的三个课程是分别:Citizen Media(公民媒体)、Creative Work in Cultural Industry(文化产业的创意工作)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国际传播)。

4 一门科目其中一周的核心必读书目

 

在利兹大学的教务系统上会有每堂课的要求书目,这些书目不是按照每学期的周期罗列,而是按照每周的周期罗列。根据我自己所选课程的平均数量为例,一门课一周平均有2-3篇必读和5-6篇个选读,每一篇可能是一篇文章也可能是一本书,可能会给你标注出读哪几章也有可能是全读。必读必须在上课之前完成,因为老师在课堂一定会涉及,他们不会帮你在课堂上把书再念一遍而是在必读书目上发散拓展。要是没有完成阅读再加上语言因素,恍恍惚惚地上课是必然什么都听不懂的。但选读是可以不读了吗?不是!不读虽然不会听不懂课,但是会在每周的研讨会上非常非常非常丢人——别的学生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时自己却只能机械地一遍一遍重复某一个观点。


四、关于课堂

5其中一种教室

 

我平时的课程是这样进行的:Lecture + Seminar(授课+研讨会)。就Lecture部分而言,老师讲授的方式和我在兰大见到的并没有什么很大的差异:一个PPT,一个老师,一群学生。实际上,交换期间的课堂形式并没有给我如我设想中很强的新鲜感或者是很深的印象。我想起梁玮老师去年在新媒体概论课程上说大概这么一段话:老师在大学教你的东西只能说是在墙上给你开一扇窗,好的老师窗户开得大一点,但开得再大你也只能把头伸出去看看,你要想开个门走出去只能靠你自己。我认为这在描述自己英国交换期间的课程中也是适用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容量是有限的,老师的思维、学生的思维也都是有限的,在哪里都是如此。止步于课堂,任何地方的大学都是走马观花。

顺带一提,每次课程上课都须要到场的学生亲笔签到。我指的是每一次LectureSeminar

 

五、关于考核

6 论文反馈系统

 

在写第一篇论文之前,会有和老师就论文进行单独Tutorial的机会,当时老师明确的告诉我:我很清楚你们是写不出什么内容的,如果让我在相同的状态下我也写不出新鲜东西,所以我也没有办法根据你的观点是否新鲜或有趣来给分,但是你至少要把你在这堂课上学到的东西规范、通畅地展示给我看。一个是格式,一个是语法,一个是逻辑,还有就是不要抄袭。这些是我可以给分的标准,我希望在看到你的论文时不要因为这些原因而扣除你的分数。

有别于想象中对论文观点新鲜程度的重视,老师实际上相当看重学生最基础的文字表达水平,他们会很在意一篇文章的逻辑的自洽性和行文的可读性。换句话说,一篇好的文章在逻辑上应该达到一种行云流水顺水推舟的状态。在利兹,每一篇论文在格式和规范上的要求都会向毕业论文看齐,在统一的查重平台定时上交。论文审评结束后,老师也会向学生提供具体到每一句每一段的修改建议和评论,教学反馈上甚至更甚于高中教学几乎与义务教育一般细致。


六、关于疫情

20201月底,一场始料未及的疫情让整个中国陷入的艰难的时期。20203月底,英国政府抗疫的消极态度也让这个刚刚脱欧的国家陷入了停顿。和家人商讨后,我最终决定留在英国,等待疫情些微缓和后再考虑回国事宜。

3月欧洲大陆疫情爆发之初,英吉利海峡另一侧的英国似乎仍然是一片歌舞升平的安宁景象。除去重灾区意大利的学生,几乎所有欧美地区的学生都选择了回国,而很多人的原因是:希望回家陪陪家人,而不是躲避疫情。

8 超市门前基本维持社交距离的队伍

 

我很感激这段海外的疫情经历,情绪的消解、长时间的隔离和信息孤立反而给我提供了一种温和的观察视角,让我尝试着去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中人们的心态。当然,我们无法随意地选择我们所处的位置和所面对的社会情景,但我们能选择不过早地下结论做判断,我们能选择尝试去获取更多元的信息,去包容理解不同处境中的人。

 

最后,这次交流的每一天都是拿我所见到的东西排斥我以为的东西的过程,最后再慢慢融合、慢慢和解,形成一个有变化的自己。虽然疫情的客观因素让我失去了很多靠自己的脚和眼睛丈量细节的机会,但我并不感觉这半年过得十分单调。很多生活场景和有趣的细节是没有办法概括在这短短的文章里的,在这篇文章里,我主要选择了一小部分与疫情、学业相关的内容,希望能带来一些不同的视点和帮助。感谢各位的阅读。

 


编辑:肖美霞

 


    Copyrights © 2023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孔子学院工作办公室)
    电话: 0086-931-8912852/8912076/8915626 传真: 0086-931-8915330 陇ICP备10000336号